月度归档:2013年06月

争气永远比生气漂亮

争气永远比生气漂亮

文/朱成玉

我有一个性格外向开朗的朋友,承包了一个小煤矿,干得还算顺利。他的性格有些张扬,几个有资历的矿主打心眼里瞧不起他,有一次在酒桌上,一个很牛的矿主就和他说,你现在到底有啥啊,凭什么这么张狂呢?他说:“我可能现在什么都不如你,但是有一样是你不如我的,那就是年龄。你比我大10岁,这10年之间发生什么,谁都不可预料。年轻,就是我的资本。”
继续阅读

不要习以为常

俞敏洪:不要习以为常

文/俞敏洪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随手打开电灯就能见到光明习以为常;对于在图书馆随时都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于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用手机听到亲人的声音习以为常;对于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习以为常。这些“习以为常”让我们失去了生命中本该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继续阅读

可怕的成绩决定论

可怕的成绩决定论

文/李静

忽略表达的教育方式,好吗?

记得小时候,“吃饭!写作业!上床睡觉!”是家长最多的指令,却很少问问我们:“今天心情如何?是否开心?”对于这些事,每次我跟老妈抱怨,我妈就会反驳:“那时候没保姆,要带两个孩子,又要上班,还问你开不开心,不饿着你就算合格了!” 继续阅读

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文/叔本华

青春时代有许多优势,却也有躁动不安和阻扼幸福的东西。年青人不顾一切地追寻幸福,是因为坚信这样一个假设:在其生命中幸福是必然会得到的。由此,便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自欺欺人式的希望,当然也还有失望、不满。我们梦灯之中的那些模模糊糊的欺人的幸福图景,以变幻莫侧的形式,漂浮在我们脑海之中,我们徒劳地寻找着这些幻象的原型。同样,当年青力盛之际,我们通常都不满自己的地位和环境,这是因为,我们把那些处处皆令人沮丧和空洞乏味的人生惨象归于这些地位和环境。
继续阅读

爱,毋须争夺

文/素黑

关系可以争夺,可以战争,有输赢,爱却不是这样的。

每段感情关系都不会完美,总有缺陷,这正是爱情的意义:在修补缺陷的过程中修行自己,成长过来,体验爱,自我了解,学习和别人相处,为别人付出,同时保持自爱。这样的爱,就是自由。可是,大部份的所谓爱,只是执着关系的权力争夺游戏,因为得不到,所以永远比已拥有的好,助长欲望的膨胀,自制凄美的苦恋。 继续阅读

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终点

文/史蒂夫·乔布斯

在17岁那年,我读过一句格言,大概内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这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继续阅读

父亲的请帖

文/乔叶

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继续阅读

阅读的乐趣

文/贝内特·塞尔夫

任何时代的智慧,任何长久为人类所喜爱的故事,我们都可以极小的代价从书页之中获得,但我们必须先知道如何去接触这些宝藏,如何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好处。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该是那些不懂得阅读好书所能得到的心灵满足的乐趣的人,这可能是他们年轻时就给老师吓住而怕起书来,也许是低估了自己以为自己的智慧不配念那些书而羞怯的远离书本。如能在一个了解他的朋友、牧师或图书管理员的指引下稍为努力,他们就会马上认清以前的想法是错了。 继续阅读

如果你没有了我

文/刘墉

恋爱中的男女常会说:“如果我没有了你……”

当他们结婚,有了孩子,那句话可能成为:“如果家没有了我……”

再过几十年,孩子都大了,老伴也老了,死亡已经成为眼前事,那句话或将是:“如果你没有了我……” 继续阅读

悲剧和苦难

悲剧和苦难

文/尼伯恩

悲剧和苦难早晚都会与你见面,你根本无法避开。它们会在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方式出现。

当他们将临时,你会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你可能会觉得已经走投无路。如果你是这种人,你会觉得你所遭受的苦难是他人所不知的。如果你属于另一种人,你就觉得这点磨难与他人所经历的风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你只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而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