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

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

来源/新周刊,文/黄俊杰

当大学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化、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

简单归纳,即可得出30个常遭舆论批判的大学之病。但即便中国的大学如同一个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为了得到她的肯定,你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自以为用生命的前18年来支付这笔未来的幸福保证金实属必要,皆因青春时父母需要这个目标,独立时老板需要这个证据,成家时丈母娘又需要这个指标,一张文凭足以拴住你的一生。

山西临县因即将高考强制关闭网吧,全县网吧都在劫难逃;杭州有妈妈为让孩子好好学习开出千元工资,同时有小学生为学生周刊写出《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的“评论”。“考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的大幅标语贴在小城的中学教学楼上,这条“出路”,仿佛全社会为你而设的一个赌局,你用快乐、自由、幻想与纯真投注,哪怕收获的是北大学生贬值到卖猪肉的残酷结局。

这是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这个人生必经的圈套越是“毁人不倦”,越显成就珍贵;这个圈套越是明显,拥戴者越多;这个圈套越是被你认清危害,你越是不得不进入。皆因这个圈套的布局者、参加者与受害者,老实说是人人有份。

大学已经功利化,因为你我的欲望都走向了最大化。当读大学成了一个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了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摧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也不见命运有何改变?”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前如是说。“耶鲁改变了我一生。”2010年,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张磊公开告白如是说。他要给耶鲁捐款888.8888万美元,据说是给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款最多的人。

两者皆拿一生的命运说事。杨元元的话让公众质问教育,张磊被公众质问为什么不给中国的母校捐款——好在,仍有天涯网友为他解围:“捐到耶鲁不一定能体现价值,但是捐到国内一定体现不出价值。”

2009年,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湖北省2.6万学生放弃了高考;2010年,中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比2009年减少了65万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一个小故事,表弟是一位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我真谢谢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也许,全因我们与大学的关系早已改变。古时,彼此是家庭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919年以后,蔡元培要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时,学校自治,学生自由,彼此是朋友关系;1952年以后,中国大学学习斯大林模式,大学其实是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螺丝钉,彼此是同事关系;1977年,关闭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大学得到了一批最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者,彼此是恋爱关系;到了2010年,大学招生推动GDP、大学城建立拉动房地产,彼此早就成了交易关系。

当我们与大学失去了亲近如父子、知心如朋友的精神伦理,大学就只剩满足短期需要的供需关系——江苏省10年换了5个高考方案,50万考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朝令夕改;《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数年前的热门专业转眼便成了“失业热门”,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是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也许,全因中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阶层”严重缺货。北大和清华都未进亚洲大学排行榜前十同时,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个说法,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年。这是客气的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批判中国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

当大学失去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北京不少于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又沦为唐家岭的蚁族;《中国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也许,全因大学生只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生命中最好的18年时光,他们为了考上大学,只学会了考试;考上大学后,他们为了找到工作,只学会了考证——父母、中小学与大学联手制造了一个工具的输送带,最后这个“工具”会发现,他用18年学习的,全是以后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当大学让人才教育变得数据化,也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学分化,人格也可以证书化,道德也可以数据化:上海交大曾想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包括学业成绩单、能力证书,外加“人格证书”;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推出道德银行储蓄卡,分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做好事开证明就可以加积分——大学行政化的最大坏处,是官僚风气让学者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花瓶;大学产业化的最大坏处,是以为才华和人格可以数字化。

我们都是大学的灾民

中国的中学生总是睡不着——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高中生的压力居四国之首,超过七成的中国学生情绪低落、烦躁,近半中国高中生“睡不着”。

中国的大学生还没有睡醒——大学生模仿小沈阳创作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上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下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人醒了,但没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这就是人生。对那些三四年后即沦为卡奴、房奴、婚奴、孩奴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大学不过是延时进入残酷社会的避难所,也是人生苦旅中最后的一个乐园——近有李咏不小心口吐真言:“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失过身,就白上了”;远有中国大学周边由邋遢饭馆、通宵网吧、廉价招待所、无证小诊所形成的堕落街。无数大好青年从室友手中接过第一根烟开始,本该厚德博学的大学时光,就沦为一部青春堕落史。

可惜好日子在大学毕业时就到了头。有分析指,2010年,至少有100万应届毕业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这个结局,让中国的父母被看作教育产业链上最盲目的投资者,中国的大学生被视为教育产业链上最大路货的低端产品。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如是说:“大学生是整个食物链最后的环节,没有选择空间。”

鉴于现实残酷,富士康女主管曾出自传小说《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对毕业生传授残酷世界的生存之道。不过,富士康的“生存”之道实在让人怀疑,特别是在富士康出现员工自杀的“n连跳”之后——有网友写了《富士康员工自杀和大学生自杀缘出一辙》的博客,发问:“大学生跳楼自杀,富士康的普通员工也跳楼自杀,为什么不同的学历、背景和社会经历,都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对人生进行了断呢?”

韩寒的博客《青春》算是一个解答:“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们混得都更惨,有混得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得好的女同学,那是嫁得好……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中国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这不仅是施密德特眼中唯利是图的中国大学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人早已将“经济上的成功”视为“成功”的全部——拜金女会告诉男人,《非诚勿扰》就是“非钱勿扰”;市长会告诉市民,增加GDP一定可以提高你们的幸福感。

在这个欲望贲张的时代,大学时刻面对两难的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独立?这是一个寓言:16年前,北京大学曾拥有一堵围墙,一边是假证件和盗版光盘贩子的聚集地,一边是诗人、学者与未名湖,当年围墙在争议声中被轰然推倒,在原来的墙基上建起了商业街;而16年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院的人仍必须持有白色的门卡,因为学院大铁门总是紧闭,没有门卡,绝对进不了大门。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说过,大学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因为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问题是,中国大学的“精神围墙”也正在倒塌。大学在电视宣传片中吹嘘的是它的建筑物,而不是它的人文精神;学生选择大学,选择的标准不是一个大学的教统,而是就业率的高低。

中国人有两个出身,一是家庭,一是大学。中国人对大学的执念,源于个人对身份的焦虑。当整个社会都认为读大学是成才标准,大学却不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大学的失败;当孩子要提早告别童年的快乐、父母要牺牲全部积蓄、兄弟要放弃接受教育机会,才能让大学生读上一个找不着未来的大学,则是社会的变态——我们对大学失望,是因为期望过高;我们对它期望过高,只是因为成本昂贵。

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今时今日,大学是官场、商场、名利场、欢场、广场,是盲目扩张的流水线、靠人头计算利润的坏公司,是潜规则当道的小社会、官腔流行的小政府、占地面积巨大的小城市,却唯独不是理想主义者心中的“大学”。

从小处说,大学应让一个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从而改变个人命运;从大处说,大学应促进社会阶层之间进行垂直流动、缓解社会的阶层板结,从而改变国家命运——这正是中国的大学的最大失职之处:大学本应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有力臂膀,但从什么时候起,虚胖多病的大学隐隐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有15个想法

  1. 韦佳玉

    我是一个毕业两年多的大学生,专业是中药学,毕了业才知道了入了这行就是厄运,因为行业问题,因为专业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不均衡,工作难找,要不去当医药代表,一个在中国职业词典里没有的灰色职业,一个和医生利益在一起的捆绑者,要不就是去制药企业当操作工,这难道是我们读大学这么多年所要收获的吗?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我一直崇尚,自认为也读过很多先贤的著作,可是在面对现实的残酷时,那些理想主义的东西真的很脆弱,尤其是农村学生,背负的期待太多!当然作者说的是大学教育,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可是作者可曾想过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不光是教育体制问题,还有政治体制的影响,在一个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主导的国家,各种审查制度存在的情况下,现在的大学根本不可能像民国时期的北大清华那样充满自由民主的各种独立思想,不可能出现那时那么多思想火花碰撞的情形。而且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的扩招导致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一,或者再退一步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中学教育都是有问题的。再回到大学教育来,中国有多少大学是先在头两年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些启发思想的社会学科有多少人能够通过选修课程获取的呢?再进一步讲,中国的大学都他妈往综合上发展,一个农业院校,一个医学院校,一个工业院校都可以开各种各样的专业,5年之内一个省份可以有近十所专科学校发展到本科学校,大专的入门分数只需要高考总分达到150分(满分750分情况下),这样的发展难道是合理,不是畸形的吗?很多很多对学习课本知识没有兴趣的人,或者应该去复读或者应该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职业技术的学生,都被家里人送进了所谓的大学,然后带来的是大学里的浑浑3年或者4年,然后带着一些不良的习惯走上社会,然后失业,这样的大学的意义又何在呢?可能只是说中国从此国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了,名义上而已!当然作者您说的可能是那些在中国悠久的名校,比如清华北大比如武大南开复旦交大,于是乎我们这些高考的失败者可能就成了自作自受的人了。大学啊,理想中的大学在中国又有几所呢?

    回复
    1. 滴水

      回楼上的,我不了解你所学的专业,对于医学,我没有发言权。但我也上过大学。本文所说的事实有其存在的根基,但你不能简单把它归于“体制”,因为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辞,你没有亲自调查过“体制”与大学现状的因果关系是怎样的,也没有研究过别人的调查结果,甚至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体制”,其实我所理解的也仅限于自己的经历而已,我的经历可能与你一样平淡无奇,而且我也一直没能弄明白所谓的体制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是高考制度的话,我认为高考虽然有地域歧视,但毕竟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可以在尴尬的年龄下寻找一个类似于“托儿所”的地方。是的,十八九岁大部分人都还不够成熟,让这些人找个地方呆上四年,不用操心生存,又可以长些见识,亲眼见一见院士、专家、教授乃至社会名人都长了几个鼻子几只眼,并且有机会和他们说上几句话,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也就一次机会,能得到多少思考,要看各人的悟性了。
      至于你对学校的骂,可能是因为工作不甚理想的缘故,学校固然有责任,然而中国的毕业生就没有人找到合适的工作吗?我的同班同学们,都能够养活自己,至于喜不喜欢目前的工作我不知道,但是他们发的照片都是幸福快乐的样子。
      是的,中国的大学很多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大学只能教出更多不负责任的学生,但是大部分人已经都在社会上学到了本来是学校应该教的内容,比如责任。我刚毕业时也经历过一希艰难的时光,但是回过头来看看,还是要感谢我的母校,因为我在那里的经历,一生只有一次,其中的很多事情都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和深思。

      回复
      1. 韦佳玉

        要我给你解释中国的教育体制吗?体制一词,想必你也是懂得的。比如中国的司法体制,想要了解这些东西很简单,因为有足够的资料可以查询。这是很多天前的回复,我也不想再去重新思考太多。这么说吧,你的反驳中,运用辩证法的原理我可以一一加以反驳。不过我觉得没有多少意义了。或许等你在社会上再经历更多的时间,等你对社会阶层阶级体会更深刻之后,你会有不同的见解的。客观的说工作不理想不可能只怪学校,因为工作好与不好更有自己的问题,包括技术能力问题,性格问题。我的回复中只是想说出最根本的问题: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接受现实,然后务实的生存,努力的生存。有一点想必你不会否认: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的体现在基本的层面就是课程的设置,不同的大学在这方面的差异是很大很大的。

        回复
        1. 滴水

          理想的大学也许只是传说吧,我的大学很现实,我也对大学有些失望,所以才在经过大一大二两年学习后放弃学习,大四放弃保研,而拼命修炼专业技能,准备工作。
          自由和民主只是思想,人可以没有思想,但不能没有饭吃。我是在吃饱了饭之后才知道在社会上也可以独立思考,你在学校要求的东西,我在社会上也可以得到。

          回复
      2. 韦佳玉

        还有,我说的专业与行业不是医学,而是药学。我不指望你能理解我所写的内容,因为我认为只有农村出来的背负期望的那群人才会理解其中的含义。至于我说的关于高考的内容,查查历年的分数线,查查某一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便知。

        回复
        1. 滴水

          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把它看得太重要了。这是源自于内心的自卑吧。我家庭出身不好,我的学校也只是普通的211,不很出名,原本我想上更出名的学校,我当时觉得学校出名走上社会才能受到认可。这样想也无可厚非,但现在看来也不全对。
          我认为,人格独立才是一个人的自信来源,自我认可才能得到别人认可。所谓人格独立,我的理解是,不因为自己的欠缺而感到不安,就算知道自己不行也会勇敢尝试,努力提高自己擅长的事,无论何时都大度从容。
          我比较幸运一点吧,找了喜欢做的工作,收入也尚可,我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大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从这一点,我感谢我的母校。

          回复
          1. 韦佳玉

            首先我必须承认你的回复很真诚。我一一看了你的回复,我只能说你够拼命,你得到的是你应得的,这不光是运气问题。俗话说上天总是眷顾努力向上的人,你的精神也是值得人敬佩的。但是我们的讨论似乎偏离了最初的点。我想再说几点,
            1.很小的时候大人总也会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大学当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社会,读大学确是光明正途,只要大学教育还是秉承着基本的大学精神。
            2.大学体制确是有问题,就像近来山东的大学已经在改革一样,山东省将省内各大学划分类别,比如学术性,应用性,职业性等等。
            3.你所说的你曾经受的绝望的生活其实是就你的感受而言,至少在心灵上你是不那么痛苦的。要知道真正的可怕的绝望是无所谓生死的绝望,是心灵的苦痛与折磨,是扭曲的痛苦。这你是不会理解的。
            4.如果在大学能学到你所谓在社会上学到的同样的东西,那么提前的几年时间将足够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了。
            5.最后,加油。祝幸福!

            回复
  2. 滴水

    首先我同意你对于阶层固定的看法。有钱的家庭有资源,其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对于我们穷人家的孩子首先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对社会的认识基本上只能靠自己,所以经常会走弯路。我也来自农村,我也背负很多期望。但我选择了拼命,我高一熄灯后钻在壁柜里点蜡看书,高二高三基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走路,因为我从来都是用跑的。高三我总是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出来,而且不吃早午晚饭,因为我在去教室和回寝室的路上去食堂的厨房买东西吃,有什么吃什么,你能坚持一年么,那真是绝望的时光。大学我从大三开始大量逃课在实验室做项目,饿了啃泡面渴了喝自来水困了趴桌子上睡,我大四上半学期在公司实习,下半学期就转正了,我的座位下面有两箱压缩饼干,可以靠这个在办公室生存一个月(有水有电有吃的),你能么?

    回复
  3. 滴水

    首先我同意你对于阶层固定的看法。有钱的家庭有资源,其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对于我们穷人家的孩子首先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对社会的认识基本上只能靠自己,所以经常会走弯路。我也来自农村,我也背负很多期望。但我选择了拼命,我高一熄灯后钻在壁柜里点蜡看书,高二高三基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走路,因为我从来都是用跑的。高三我总是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出来,而且不吃早午晚饭,因为我在去教室和回寝室的路上去食堂的厨房买东西吃,有什么吃什么,你能坚持一年么,那真是绝望的时光。大学我从大三开始大量逃课在实验室做项目,饿了啃泡面渴了喝自来水困了趴桌子上睡,我大四上半学期在公司实习,下半学期就转正了,我的座位下面有两箱压缩饼干,可以靠这个在办公室生存一个月(有水有电有吃的在下班偷偷在厕所洗澡洗衣服),你能么?
    这个世界很残酷,但我选择了以更残酷的方式来生存。我拒绝约会,拒绝相亲,拒绝同学聚会,不接待经过我的城市的朋友。
    大学只是一个场所,不要指望它能给你什么,还是要靠自己。期望越多失望越大。

    回复
  4. 滴水

    另外人值得一说的是,当我的大学同学毕业时来找工作时,我在面试我们学校同一级的同学。

    回复
  5. 滴水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现在可能从搬砖开始成了包工头了吧,如果没有上大学,原本上学的时间我可能已经挣了很多钱,不敢说有多少钱,至少首付不愁了吧。学校固然有其阴暗面,所以我才放弃了保研的机会而选择出来工作,但是要知道,阴暗是由于阳光的存在。如果连阳光都没有了,那只能是黑暗了。有机会接触大学,这就是阳光。不要跟我说分数线不公平,在我看来,有线就有机会,有线便是公平。社会是没有线的,社会的不公平会让你更失望,但你能怎么办?我只有两个字:拼命。如果你还在活着,而且没有实现你的目标,你还有什么理由说这不好那不好。如果你还活着,而且还没有实现你的目标,你有什么理由不去拼命?命是穷人唯一拥有的,活着,就是机会。

    回复
  6. 滴水

    高校扩招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更多人有了上大学的可能性。
    教学质量是有问题,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合格的老师,只好充数,这是现实,或者是体制吧。不过我想反问一句:大学生啊,你有4年的时间去准备一个新的平台,可是你的四年在干什么?难道要让这些不合格的老师三句两句话便让你拥有思考能力?拥有工作能力?他们才不会在乎你的能力。
    思考是获得思考能力的方法,工作也是获得工作能力的方法。
    你不能说大学很贵,因为西方的大学更贵,他们的学费是两到三万美元,不说人民币了,这些钱相当于一个中产人士的年收入,相当于我们的年收入10万块左右的那部分人。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的同学有出国的,美国,德国,丹麦,澳洲的都有。你不能说这些人就怎么了,他们的确是有想法的人。也不是我周围的同学有钱,而是我们学校人多,人多了,什么人都有。西方也有很多人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他们也有很多烂学校,跟我们差不多。

    回复
  7. 滴水

    对不起,我不是想与你辩论,只是说出我所知道的事情。我尊重你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我也不会强迫你同意我的观点。
    我们曾经是相似的人,我只是选择接受这个世界给我的一切,然后拼命。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